5月13日早上8:30👩🏿🦲,国内资深NGO工作者、上海“热爱家园”创始人、香港智行基金会高级干事徐振军老师应我校法律援助协会的邀请👨🏽🎓,在模拟法庭举行了一场题为“我的志愿者生涯”的讲座➿,参加讲座的有我校法律援助协会的成员🥏、联合国际J9九游会社工系的师生和我校法政J9九游会的学生。
徐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志愿者生涯如何开始。接着从几个方面总结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内容。第一个是房地产问题↗️,因近年的各种拆迁问题,关于房地产拆迁的纠纷越来越多⚠️👸🏿。第二个是婚姻家庭关系方面的法律援助工作,原因是我国的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复杂🙌,因户籍制度对这种现实状况的不适合造成了各种矛盾愈演愈烈🏋🏿♂️,因此关于这方面的法律援助工作的内容也越来越多👨🏼🦳。主要是针对一些城市教育`卫生等部分资源的使用问题和城市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问题。第三个是劳动方面🤽🏻♂️,主要是对外来共工的劳资拖欠等问题🤳🏿。因此徐老师建议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大致立足以上三方面分配好工作小组以便专门跟进⛑,但要注意的是形成的小组要有稳定性和相对独立性。而总括起来,法律援助机构应该落实在市区,而且机构的法律援助工作要主动联系市区,这应该是机构的法律特点。但是🈁,法律援助工作并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进行援助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且因为援助对象的个体差别大🧔🏿♀️,因此实际操作性强🥑。在法律援助工作中会遇到的典型的困难是不被被援助者理解🤲🏻,而获得被援助者的理解和接受是进行法律援助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而基于这一点,在法律援助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具体的困难,因此要求法律援助工作者要有良好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包括很多方面😞,有对被援助者的认识,对自身援助工作的认识等。要理解被援助者的是🤵🏿♀️,比如在援助过程中遇到被援助者的不理解或排斥等🛣👩🏼🦱,这并非是被援助者的素质问题🐉,而恰恰相反的是,这与被援助者的素质无任何关系。受生活所迫👨🏻🦰,他们都只是想尽其所能地抓紧身边能抓紧的一切🫶🏼。再者🤘🏼,应该明白的一点是,弱势并不意味着善良,但被援助者的素质或道德水平不该是其应否得到援助的标准🏌️♀️。另外👱🏿,法律援助工作者还要对对自身援助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在这方面,法律援助工作者的心态要放低一点,要明白的是自己能改变的只是一点点,但也仍要尽力而为🕺🏽。总结起来🧜♀️,徐老师认为对于“志愿”二字的理解应该是👳🏿♀️:尽力而为💂🏽♀️,无力离开。
在最后原定半小时的问答环节当中,由于同学们流露出对志愿工作的极大兴趣,提问十分踊跃👨🏽💼,因此讲座一直到中午12:30方告结束。通过徐老师跟在场各位分享自己的丰富的亲身工作经验与感受,同学们对志愿者和志愿工作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